2019-05-20 17:07:48 来源:考生回忆
推荐查看>>>2019上半年高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汇总(精选五批)
教师资格面试试题: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根据中公教师考试交流群学员回顾以及网络整理出2019上半年高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解析精选内容详情供考生参考,本文整理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请点击北京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海水的盐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福建省厦门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海水的盐度
2.内容:
海水中含有许多盐类物质,海水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人们通常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3.5%。
全球海洋表层的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图3.6)。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红海,盐度超过4%。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
海水盐度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图3.7)。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在近岸地区,盐度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的影响。
思考:
(1)为什么赤道地区海水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
(2)为什么50°~60°纬度的海区,南半球海区的盐度高于北半球海区的盐度?
(3)读图3.8,想一想为什么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波罗的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提示:从纬度位置、气候特点、淡水汇入情况、海区形状几个角度分析)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讲清楚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为什么红海的海水盐度最高?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复习导入法,让学生回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总结出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其他理化性质还有什么规律可循,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海水盐度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海洋科普视频,提问学生: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中有哪些盐类物质?
【学生总结】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100克海水中含有约3.5克的盐类物质。
(二)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结合上节课所学习过的海水温度的知识,自主探究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教师提示】海水盐度最高峰、最低谷出现在哪里,南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海区,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海区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北半球高纬地区海水盐度比南半球低。
【教师总结】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高,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低纬地区海水盐度低,是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量最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北半球高纬地区有河流汇入,起到稀释作用,所以海水盐度更低。
【教师补充】教师补充长江口盐度分布图、红海海水盐度分布等图片,讲解海水盐度还会受到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的影响。
环节三:巩固提高
找出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分别是哪个海区,并分析原因。
【师生归纳】红海盐度最高,原因是地处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汇入少,稀释作用弱;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原因是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等水体交换少;波罗的海沿岸河流众多,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波罗的海纬度高,常年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资料,结合资料袋“大自然的杰作——彩色的海”,探究影响海水颜色的相关因素。
【板书设计】
海水的盐度
一、概念
二、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红海的海水盐度最高?
【参考答案】
(1)地处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
(2)周围陆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没有较大河流汇入。
(3)海域狭长,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1)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3)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因此一个地区的水文现象必然是地理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是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受流水、冰川、海水、风、地下水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塑造出的地貌形态也各不相同,植物的生长则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图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再如,非洲的刚果盆地,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加上地势低平,海洋气流可以深入大陆内部,因此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降水丰沛,那里的地表水丰富,地表深受流水作用的影响,盆地内湿热的气候适宜多种树木的生长,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热带雨林植被和气候、水文条件又影响土壤的发育,与刚果盆地纬度相当的东非高原则由地势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加上气流以把人量的海洋水汽输送到高原上,因面形成的是热带疏林草原气候。气候要素的差异使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生物、土壤条件和景观。
可见各地自然地理环境都是由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讲清楚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提问,有什么注意事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生活实例导入法。请学生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回答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描述?(地形、气候、植被等)。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提问:这些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变化会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课前准备的描述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天津地跨海河两岸,地处半湿润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降水分配不均;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土壤多是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肥力;生长有大株落叶乔木,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野生动物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区,沿海河平原地区较少。
【问题】材料通过哪些要素来描写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的?
【学生回答】总结并回答。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前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表现
1.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刚果盆地自然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刚果盆地内的热带雨林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盆地地形,湿润的水汽能够从河口深入到盆地内部;几内亚暖流的影响。
【合作探究】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讨论问题。
【问题】如果刚果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该地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如果刚果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首先影响非洲地区的生态平衡问题,使得森林资源减少,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还会影响赤道两侧的气候,使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变得越加干旱。缺少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全球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同时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北京公务员考试 电话:010-82838321
网校报名:400-900-8885 图书订购:400-6509-70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 010-82838321
北京中公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北京公务员考试
网址:http://www.alivia.biz/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10218183号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593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30052号